秦都咸阳,汉都长安,均以浐灞地区作为东方的门户,因而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考古人员在浐灞地区发现的秦汉遗址达100余处,隋唐文化遗存115处。比如,新寺遗址、铜人原、灞桥、广运潭、望春楼等。
1957年曾在此区域出土“灞桥纸”,被有些专家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纸。而直径达22厘米的“长乐未央”瓦当,也是比较少见的。由此可见,浐灞的秦汉文化和隋唐文化是何等丰厚、繁荣。
有人说,正是因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氛围,浐灞才会诞生出诸多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李白的《忆秦娥》、白居易《杨柳枝词》,以及当代陈忠实的《白鹿原》等。
如果从这个层面来看,或许可以认为,西安千年的历史文化是从浐灞地区开启的,而西安的古都地位又给浐灞的历史文化增添了几分特色。
毫无疑问,文化赋予了一座城市独特的魅力,“擦亮”一座城市的气质与灵魂,也是一座城市“软实力”的核心体现。
众所周知,在西安“文化+”战略的六大特色版块中,浐灞独占其中一级。在这一大背景之下,浐灞凭借自己靓丽的颜值,坚持大格局引领、大项目支撑、大产业发展,通过“文化+旅游+生态+服务”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打造浐灞文化旅游品牌。
作为千年古都的一部分,浐灞有说不尽的故事,有许多人文遗迹和自然景观,可以开发利用的文化资源是无穷无尽的。
业界有个形象的比喻,称文化是中国资本市场最后一个富矿。之所以称其“富”,是因为你无法想象文化这座矿里能够蕴含多大的能量。
正是因为如此,许多城市“磨刀霍霍向文化”,向文化产业“进军”。
显然,浐灞生态区不会对此视而不见。为促进文化与旅游、金融、会展、传媒等产业融合,去年制定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从支持文创企业引进、扶持文创企业发展、支持文创产业园区建设、依托自贸功能壮大文化产业、奖励优秀文创作品、鼓励人才引进培养、提供多渠道资金支持等7个维度,大力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其中,对入驻浐灞生态区后,在主板上市的文化创意企业,将给予20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此外,为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升级发展,浐灞大力探索,在多领域进行融合创新。比如,以“文化+科技”、“文化+金融”、“文化+创意”、“文化+互联网”等多领域融合为突破,培育新兴文化业态,打造文化投融资平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实现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
随着腾讯双创小镇、亚马逊 AWS联合创新中心等中外企业纷纷落户,欧亚创意设计产业园基本建成,世园婚庆文旅小镇开门迎客......为浐灞文旅产业带来更多时尚感和现代感。
值得一提的是,浐灞还别出心裁的实施“会展+文化创意”,依托欧亚经济论坛和西安丝路国际会展中心,全力发展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产业发展。
如今,“文化+多领域融合”已成为浐灞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新引擎。预计到2021年,3大文化旅游项目全部运营,文化产业总产值达到10亿元,成为西安东部文化旅游新中心。
©西安华夏文旅度假区 | 图源浐灞生态区
毋庸置疑,在新一轮的文旅产业竞争中,讲好故事,用好IP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西安是集世界历史名城、文化名城、旅游名城为一体,有着极强的影响力、极高的知名度、极富足的故事源泉。”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张小可认为,丝绸之路、灞柳送别、西游记等,每一个历史故事都能打造成文化IP。
众所周知,这两年浐灞吸引了多个大型文旅项目的落地。例如华夏文旅西安度假区、宋城集团、万达文旅城等,以及未来的丝绸之路博物馆。
尤其是华夏文旅的《驼铃传奇》,其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依托,结合地域民俗文化,以丝绸之路为背景,将西安最辉煌历史时期的灿烂文明以艺术的形式传奇呈现,一经开演,观者如堵,好评如潮。2018年,更是获得了第25届世界主题娱乐协会年度“杰出成就奖”。
而计划明年建成的宋城“千古情”项目,以“中国故事,西安文化”为定位,打造一台具有感染力、震撼力、影响力的史诗级演出,成为西安新的文化地标和城市名片。
也正是因为此,我们在此前的文章中有过这样的观点:浐灞撑起了西安“演艺之都”的半边天(推荐阅读:去“网红”之后,西安拿什么赢流量?),未来将形成国内演艺界首个4.0版本的“演艺谷”。
而据我们所知,浐灞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的方式可谓多种多样。比如,登上央视《探索发现》的五集电视纪录片《浐灞长歌》及史诗巨著《帝陵·西汉帝陵》。此外,在喜马拉雅上推出“浐灞处处有故事”栏目,世界各地都能听到精彩的浐灞故事。
当然,作为古长安的东方门户,浐灞可以玩的资源远远不止这些。
在刚刚结束的2019世界文化旅游大会上,一些专家学者的观点颇具建设性。比如,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研究部主任干有成以南京秦淮河为例,建议浐灞加强灞河生态廊道空间的文态、业态和形态建设,以系统性思维谋划灞河文旅开发,适当留白,讲好故事线,跟随时代价值,寻找核心IP。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研究员刘结成建议浐灞,从体验者经济和创意者经济模式构建双向发力,应用唯一化、数字化、全域化、时尚化的发展策略加快构建以数字经济、创意生活为引擎的文旅产业生态,打造独具一格的浐灞城市美学。
而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李仲广的观点更是别具一格:不仅要依靠老天爷、老祖宗留下的历史文化,还是更加依靠科技、资本、文创和年轻人开创的当代文化,让古老中国和现代中国在此并存,让古代文化和现代旅游融合发展,以全盛时代的汉唐气象为样本,把西安建成“复兴之都”,而浐灞完全可以作为首选之地。
“下一步,浐灞将不断推动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再升级,全方位打造西安文化旅游新名片,助力西安建设世界文化之都、世界旅游时尚之都。”浐灞生态区党工委书记杨六齐说。
而我们得知,北大文产院正在编制《西安浐灞生态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塑造浐灞独有的“超级生态文旅IP”。这也预示着,正在全力打造西安文旅“黄金名片”的浐灞,又迈上一个发展新台阶。
©2019世界文旅大会 | 更长安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站在1400年的历史节点上回望唐长安,人们在唐诗的美学意境中,依然能“看见”当年长安的繁盛与光华。
今天,浐灞积极抢占文旅融合的“上风口”,打造具有浐灞特色的“绿色驿站”,开启“丝绸之路”新时代的繁荣篇章。未来,这里不仅是陕西乃至西北的生态标杆,而且是西安国际文化交流轴核心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