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晚报讯(记者 叶婉)在他们手的虎口处,有两块磨得坚硬的厚茧;无名指和另一只手食指侧面,也磨出了一道厚厚的茧子。那是手被磨出血泡,挤破,再磨出血泡,再挤破无数次后,留下的烙印。这是射击队员持枪的手。
在今年11月19日第二届世界警察手枪射击比赛中,北京市公安局反恐怖和特警总队民警房刚和吴小艺,在射击教官张亮的带领下,分别用这双手代表中国一队、二队参赛,摘得成员国组男子个人冠军、男子团体冠军、团体总冠军,非成员国组女子个人冠军、女子团体冠军、团体总冠军共6枚金牌。
备战比赛双手反复被磨破
从6月在北京开始集训备战8月份的全国公安系统第24届手枪实用射击比赛,到10月在广州集训备战第二届世界警察手枪射击比赛,参赛的民警们都说,“今年是过了两个夏天”。
在并不大的射击训练场地,每天9个小时重复着空枪、定点、场景训练,期间不停的跑动使得民警们的衣服一整天都是被汗水浸湿的。“任何一项赛事或者运动,要想拿到皇冠上的那颗珠子,都要付出不为人知的辛苦。”张亮作为教练员形容这两次集训时说,“一半是汗水,一半是雨水。”
在全国射击比赛中,各省排名前8名,才有机会进行参加世界比赛的资格竞争,凭借精准枪法的房刚和吴小艺,便是代表北京参与角逐的民警。
“根据每天的训练时间表,说几点训练我们就提前半个小时到,说几点结束,我们就晚半个小时收。别人空枪预习做10次,我们就做20次。”房刚说,如果其他比赛需要参赛者兴奋起来,那么射击比赛除了兴奋,还需要你将心沉下来,每天提前的这半小时,房刚都坐在赛场边冥想。
“场景是变化的,但基础训练的要领是不变的,我们要做的就是以不变应万变。”这也是房刚在日常训练中所坚持的原则。
吴小艺除了完成与男队员一样的高强度训练内容外,还在休息时间用重物代替枪支,摆好姿势,锻炼自己的臂力,增加平稳度。在日复一日的射击和体能训练背后,她的双手手指反复被磨破,贴满了胶布,大拇指上也磨出了厚厚一层茧。
差距在零点几秒之间
不同于以往的射击比赛项目,本次世界射击比赛共设置了10个模拟场景,内容主要以公共场所遇袭处置、突入房间救援及抓捕处置等真实出警情况为主题,模拟了街面、校园、广场等不同场景,重在检验选手和团队在模拟实战情景下的射击技能、战术应用、临场应变、临危不惧的心理承压能力,更充分考验了选手的实战综合水平和素质。
因为10个场景顺序随机,且每场射击前,选手仅有2分钟时间射击自己的点位,丰富的经验和极高的精准度显得十分重要,多跑一步,稍有脱靶,都会对比赛结果造成极大影响,前后名次的差距可能就在零点几秒之间。
“第一个场景我有一点紧张,发生了失误,到后面的场景,只能将原本跑3个点位的,改成2个点位。”回忆起当时比赛的经过,房刚说,只觉得自己一直在“追时间”。最终,房刚站在冠军领奖台上,“我终于获得了符合北京这个城市的成绩。”
而吴小艺则觉得,能拥有这样一个舞台,展示自己所付出的努力,同样也是幸运的。“就像我们福建人常说的,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摄/记者 黑克
发布于:北京